相反,如果你的员工是“谨慎型人格”,那么通过电话或面对面 沟通会是更好的方法。谨慎型人格的员工更希望详细了解你的反馈。 而且,直接对话也能让你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,同时对他所澄清 的问题及时处理。电话或当面谈话的方式也适用于“支配型人格”的 员工。这类人并不关心太多细节—他们希望你直截了当,迅速切入要 点。若是给他们发送大段的电子邮件,不论内容如何,是否真实,他 们先要抓狂了。 更具普适性的一点在于做好功课。你得事先收集兴趣对象的信 息,就像我在潜入那座仓库之前所做的那样。你掌握的信息越多,香港脫髮研社 就 越清楚哪些伪装有效,哪些白搭。在我准备一场颇有难度的对话时, 我会先查阅对方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什么帖子,看看能不能从中发 现对方生活近况的线索,这些线索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没有关联 等。这听起来有些毛骨悚然,但有时候,这些线索可以让我更加明确 这次谈话的目标,或者构建一个看上去与其关联度更高也更有趣的情 境。提前做好功课还能让我避免说出或做出容易让他们拂袖而去的事 情。举个极端的例子:如果我正准备找个朋友帮忙,但通过社交媒体 得知他刚刚失去了心爱的宠物,那么显而易见我的开场白绝不可能是 询问他的狗狗近来怎样。相反,我可以对它的离世表示哀悼。 有备无患的同时,你不能“用力过猛”。如果你的故事太过完 美,或如前文所述,包含了太多无关紧要的细节,就会在对方脑海中 敲响警钟。我们的目标是要在“真情流露”和“充足准备”之间达到 平衡,这样就能让对话更增一份真实。我告诉学员们,实际上“真情 流露”技巧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高的,尽管这听起来可能很矛盾。 试试看,挑战一下自己,去某个公共场所,在没有准备好说什么的情 况下,与完全陌生的人聊聊天,从他们口中套一条信息,比如他们的 全名或出生日期,多简单都行。先不要营造情境,只需要找到对象并 且开始对话就行。可以尝试不同的开场白,看看会有什么不同效果, 成败皆有可能。这样的聊天聊多了,你会发现自己能够不断地即兴发 挥,创作出更多新的开场白,或是在之前的台词话术或对话风格的基 础上做出即兴微调。此后,你会更善于与陌生人打交道,而且更加得 心应手、泰然处之。 正如这一章所言,情境营造是一种设置对话情境以便让其他人更 愿意参与其中的艺术。要是不这么做,在同样的情况下,由于受到理 性或传统观念的制约,对方很可能会毫不留情地拒绝你。但如果你营 造了一个特别棒的情境,在对方身上激发了预想中的情绪,缩短了他 们的批判性思维过程,那么就能暂且让对方把心门打开一条缝,心甘 情愿地给你一个机会,即便是看似不可能的事都有了可能。
- Sep 27 Fri 2024 16:34
相反,如果你的员工是“谨慎型人格”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